2018-11-02 09:00 来源: 新浪教育 点击:
中国大学天天浑浑噩噩的混日子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
正在大学里悠哉混日子的同学们注意啦,如果学分不达标,很有可能直接被打包发送专科去哦。
自去年7月出台《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科管理办法(试行)》引起普遍关注后,近日,华中科技大学说到做到,将18名学分不达标学生从本科转到专科。
在引发舆论关注后,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对华中科大此举给予肯定:
天天打游戏,天天谈恋爱,天天浑浑噩噩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不能搞“玩命”的中学,也不能搞“快乐”的大学。
吴岩表示,现在大学里,有些学生醉生梦死,这样是不行的,适度增加本科生淘汰率是必然。
而且提高本科生淘汰率绝不止华中科技大学一家,其实早在2003年,海南大学就曾将“挂科”数量较多的23名本科生“降格”为专科生。
2015年,清华大学发布了“本科转专科”的相关规定,若本科生课程学习不合格导致一学期所取得学分低于一定值,转为试读,保留一年学籍。试读期满还未达到解除试读学分要求者,则被转入专科学习或被退学。
2018年9月,华南理工大学公布了两份名单:582名学生被学业预警; 64名学生被学业预警及降级试读。 ……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淘汰“水课”,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某“985”院校辅导员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对此深表赞同:
他认为适当增加本科生的毕业难度是非常好的政策,当前本科生毕业率接近百分之百,让很多同学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这对通过高考严格选拔后进入大学的人才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从这个角度出发,“严进严出”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
所以还妄想混日子的同学们,不要挣扎了,好好学习已经是你们唯一的出路了。
大学已经进入“严出”时代了?
这么多高校都出台了提高本科淘汰率的策略,是否意味着中国大学开始进入“严出“时代?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谷贤林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上万的学生中,仅会产生十几个“本转专”的学生,不是真严,而是他们实在无法继续完成现在的学业,根本达不到相应的学业要求了。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有5名学生涉及到了“本转专”,该学院副院长杨晓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他们不用心学习,导致一再留级,甚至学校还通过休学的方式让他们保住学籍,不过他们还是没能达到学校要求的学分标准,最终成为专科生。
如果没有本科转专科这一政策,在学校达到最长年限且仍然学分不达标的学生,只能退学或结业,根本拿不到任何文凭。
“拿到专科文凭,也就表示他们将来还有继续考研深造的机会。”杨晓非说。
谷贤林认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不知道怎么度过大学阶段、学术能力达不到大学要求而“本转专”、中途退学、对于不满意的学校干脆选择不去报到等将会成为一种普遍而常见的现象。这也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不仅“本转专”是合理的,让不合格、不想学的学生中途退学、转学等也都是合理的。
学生:遇到不喜欢、不擅长的专业怎么办
当然,大学生本人对“本转专”也有自己的看法:
一名“985”高校的同学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认为,高中生在高考的时候对专业了解太少,很有可能会选择一个并不擅长或者根本不感兴趣的专业,导致在大学的时候没有能力和兴趣把这个领域学得很好,但是在大学里,如果想提出转专业,前提条件还是得本专业成绩好,所以她希望学校能有更弹性的解决办法。
在受访中,也有学生提出,大学里的一些课程相对滞后,与社会脱节,导致很多同学对课程不感兴趣,成绩也提不上来。
对此谷贤林认为,不能否认在一些高校确实存在着上述情况,但是中国的大学,尤其是双一流大学绝大多数课程的质量都是有保证的,开设哪门课程或不开哪门课程也一定会考虑到专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如果一个学生在几年的时间里,都找不到一些可以激发他兴趣、潜力的课程,学校需要反思,学生自己更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专业选择与人生、职业规划。
大学教学需要合理地兼顾就业,但又不能仅限于就业,大学需要考虑知识与社会的长远发展,大学无法办成培训机构,社会上热什么就教什么,热潮一过就关门歇业或转向其他的培训。
如果仅以是否有利于就业或实际用途来要求大学教学,或决定自己学还是不学,这片面地理解了大学。学生在大学不仅要学知识、技能,更要形成适应科技变革的认知迁移技能、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批判精神、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团队合作精神等。这些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更重要。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删
上一篇: 父亲猥亵女儿不立案?媒体:厘清界限有利儿童成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