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4-26 02:34:56

文言文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时间:2017-10-11 语文 我要投稿

《愚公移山》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一篇经典课文,由这篇课文的教学引发的语文教学大震动比较重要的有两次。本文是小编整理文言文愚公移山复习要点的资料,仅供参考。

文言文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选自《列子·汤问》。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通过写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重点字词:字音:仞[ren]垣[yuan]曲箕畚[ben]始龀[chen]穷匮[kui]

通假字:①指通豫南:"指"通"直"。②始一反焉:"反"通"返"。③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④亡以应:"亡"通"无"。⑤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⑥陇断:"陇"通"垄",高地。

一词多义:

①方:指面积,方七百里;刚刚,方其远出海门。②且:将近,年且九十;况且,且焉置土石。

③曾:竟然,曾不若孀妻弱子;通"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④固: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坚决,吾义固不杀人。

⑤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⑥焉:疑问代词,放在哪里,且焉置土石;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古今异义:

①惩:古:戒。(惩山北之塞)←┈这里是"苦于"的意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今:处罚。

②阳:古:山之南,水之北。今:太阳。③阴:古:山之北,水之南。(达于汉阴)今:阴天。

④诸:古:之于。(投诸渤海之尾)今:各个、许多。⑤毛:古:草木。(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今:毛发。

⑥已:古:止,停止。(惧其不已也)今:已经。

词语活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聚室而谋:聚,动词使动用法,使…聚。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荷担者三夫。(译:三个(能)挑担的人。)

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应为:汝之不惠甚矣!先说"甚矣"有强调意味。)

译:你太不聪明了。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 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5、《寓公移山》选文中"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寓公提议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寓公的关心,并不反对寓公移山。

《愚公移山》复习提要

(二十)愚公移山

【文章内容】九年级上第21课

【文言基础】

文学常识 语音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8.特殊句式

重点词语解释:详见《语文》教材九年级上第21课,课文注释。

朗读节奏: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理解性默写】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于之迂也。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自信能移山的原因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重点语句翻译】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泥箕、筐子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课文内容理解】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2、“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3、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 怎样 的作用呢?

* 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 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 愚公之妻“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 智叟“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

4、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

B、本文采用神话的方式结尾,目的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伟大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扣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来自他对人和自然关系问题的正确认识。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愚公眼光长远却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命名为“智”,这样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解析: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 想象 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5、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嘲讽、怀疑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的某些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对比烘托,以智叟的鼠目寸光来烘托愚公的大智若愚。 【开放性试题】

1、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答全两点得2分;如只答出一点,但能说透彻,也可得2分;有 其他 理解,言之有理,得1分,言之有理且有新意,得2分。

2、《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说明了克服困难要下定决心的道理,教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今天,站在保护大自然的角度,谈谈你对“愚公”挖山的看法。

*示例:像愚公这样挖山不行。因为山上的草木植被遭到彻底的破坏后,会导致沙化、生态失衡,会给人类生存带来祸患。(答案必须是否定的,凡在保护环境、大自然的前提下,从其他方面指出危害或指明做法、提建议均可)

3、在你所熟悉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名称,不少于两个。*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4、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选第 题,我的解答:

参考答案: 可谈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可就事论事,谈愚公的不知变通。 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起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愚公移山》复习资料

一、字词疏通:

1.应掌握的字。

仞rèn 荷hè 箕畚jī běn 孀shuāng 龀chèn 叟sǒu 匮kuì 亡wú 厝cuò

2.解词。(除课文注解外的)

阴:山南水南为阴。“汉之阴”指汉水的南面。阳:山南水北为阳。“河阳之北”指黄河北岸以北。

杂然相许:“许”解释为赞成。此指纷纷表示赞同。

◎“高可二粟许”中的许解释为上下、左右。

◎“杂然而前陈者”中杂然解释为错杂的样子。加:更。如“山不加增”意为山却不会更加增高。

◎“寡人之民不加多”中的“加”是程度副词,相当于“更”,修饰动词。

诸:之于。如“投诸渤海之尾”即投之于渤海的边上。(把它投到渤海的边上)

荷:负荷,挑。如“荷担者三夫”即挑担子的三个人。

易:交换。如“寒暑易节”即冬夏换季。

已:停止。“俱其不已”即怕他们不停地干下去。

3. 通假字: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b.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c.汉之阴,无陇断焉。“陇”通“垄”,垄断指高而不相连的土墩子。

d.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e.河曲智叟无以应。“亡”通“无”,没有。

二、大意疏通:

1.老愚公有多大年纪了?智叟是个年轻人吗?那个“遗男”姓什么?有几岁了?他去移山,他的爸爸肯吗?

老愚公,年且九十--且,将。智叟--叟,老头。京城氏--氏,姓;京城氏,姓京城的。始龀--龀,齿旁,小孩换牙;始龀,七八岁。孀妻有遗男--那孩子的爸爸死了,他母亲是“寡妇”,他自己是“孤儿”。“遗男”是生下来以前就死了父亲的孩子。

2.请大家计算一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一句:本句省主语“愚公”;“荷担者三夫”即“三个能挑担的男子(子孙)”。全句意思是“愚公就率领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去扔掉)”。这样看来,愚公一家一共去了四个人,再加上京城氏孀妻的遗男,一共五个人参加移山劳动。

猜你喜欢:

1. 文言文实词走的用法

2. 中考文言文翻译步骤指导

3. 愚公移山精神的国考时政热点分析

4. 愚公移山读后感300字

5. 中考政治逆反心理复习题及答案

6.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共3篇)

7. 愚公移山教案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